近年来,新疆塔城市加力支持粮食作物规模种植主体激励方式,因地施策创新种植模式,强化科技赋能引领,以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为目标,高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促进了全年粮食作物大面积增产丰收,推动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目前,塔城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产量82万吨以上,粮食制种面积8.06万亩。
多措并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初秋的塔城,麦田刚刚收割完毕,玉米则长势正旺。8月19日,记者来到恰夏镇,公路两边的玉米地整齐地排列着,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塔尔巴哈台山脚下。近年来,通过政府奖补、水利调控、保险护航,各个部门优化机制、联合协作,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我种了8060亩小麦,6600亩玉米,去年一共领到了10万元补贴。这几年有了国家政策补贴,我流转地种粮食也更加有干劲了。”恰夏镇阿热勒村种植大户马跃绅望着玉米地说。
2024年,针对自治区下达的奖补资金303万元,塔城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下达资金总量和各乡镇场上报的申报主体粮食种植面积,达150亩以上、2000亩以下单产水平500公斤/亩以上,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0%的粮食作物规模种植主体,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按照单产水平由高至低的顺序,享受耕地补贴,择优兑付。
今年,为了防止“垒大户”情况发生,对符合条件的规模种植主体,奖补标准为不少于45元/亩。塔城市农业农村局还结合资金总量、种植面积、规模种植主体个数,对同一实施主体设置奖补上限,奖补面积最高不超过2000亩,超过2000亩的奖补资金按10万元进行奖补。
农田灌溉是粮食种植的关键环节,塔城市水利局积极抓好防洪抗旱工作,以农业发展为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解决辖区内农作物需水量、水资源承载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对于高耗水的农作物采取分区灌溉,井灌、河灌相结合,加强水资源调控能力。
供水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按照灌溉粮食作物优先供水等原则开展供水,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每亩灌溉用水时间,结合天气和作物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灌溉周期。春小麦后期,适时浇好麦黄水,改善田间气候,降低麦田温度,有效预防干热风对春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在大风天气出现时,及时抽干麦田水分,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
同时,塔城市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已经达到80%。“目前完全成本保险以三大主粮作物为主,2025年我们开始推广物化成本保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助理张宏玉说,“这几年通过保险理赔,为农户种植小麦、玉米兜底,凡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我们都做到立即出险,及时赔付。”
因地施策,分区种植优良品种
由于塔城市地势北高南低,以北环路和塔额路为界,根据积温的不同,政府引导农户在北面种植中熟、中早熟的小麦,而南面则种植中晚熟的小麦,这样根据生育期天气种植,可以规避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实行“两线三片”分区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良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在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中,塔城市在小麦和玉米良种繁育和推广上做足了功课。
作为塔城地区最大的小麦种业企业,位于塔城市的塔城地区丰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进行良种繁育推广,每年供种量占塔城地区小麦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为塔城市粮食高产保驾护航。
2022年3月,丰源公司与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塔城市丰源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拥有科研人员27人,其中副研究员以上19人,中级职称者8人。公司拥有生产经营权的小麦品种9个,其中“新春37号”小麦品种已遍及全疆各地,每年种植面积在130万至160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确定的新疆春小麦优势品种,名列第一,也是自治区向国家推荐的唯一春小麦品种。
公司在全疆构建了“企业+科研+合作社”的小麦良种产业化体系,在塔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每年良种繁育面积4万余亩。其中冬麦1.5万至1.7万余亩,春麦2.6万至2.8万余亩。每年收储、加工、销售的冬春小麦良种1.2万至1.5万吨,每年推广良种面积达到45万亩。
同在塔城市的新疆粒粒金种业有限公司则在玉米优质品种培育上深耕,公司每年制种面积在1.2万至1.3万亩,“粒粒金密度试验田”坐落在阿西尔乡得日则加甫克村,目前有50多个筛选品种,共152亩地,分为初级筛选区4000多个组合、高级筛选区500多个组合。“每年初级筛选区有90%以上品种被淘汰,高级筛选区10%的品种最终被选入展示区,最终展示区的优质玉米品种可以进行报审。”公司经理陈洪芹说。公司推出的优质品种“金粒1702”在北疆能为玉米单产提高100多公斤,为粮食安全和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科技插翅,统防统治病虫灾害
由于塔城市进入6月份以来,降雨偏少,温度偏高,高温干燥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6月中旬,塔城市植保站技术人员深入玉米田间地头进行玉米双斑萤叶甲拉网式排查。排查玉米田块共计45块,其中有虫田块12块,占总田块的26.67%,平均百株有虫6头,最高百株有虫122头。
玉米双斑萤叶甲目前以成虫为害玉米叶片,轻者叶片呈纱网状,重者玉米整个叶片干枯。该虫有群聚习性和趋嫩为害习性,常集中于1棵植株自上而下取食玉米叶肉,嫩叶被咬成孔洞,中下部叶片被害后,残留网状叶脉或表皮,远看呈小面积不规则白斑,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玉米抽雄吐丝后,该虫喜取食花丝,影响玉米正常扬花和授粉,容易形成烂粒。同时,在新疆较为罕见的麦茎蜂也常常寄生在春小麦的茎秆中。
根据各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塔城市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我们村及时清除田间、地边及渠边杂草,减少害虫的越冬寄主植物,在防治策略上遵循‘先治田外,后治田内’的原则,防治田边、地头、渠边等寄主植物上刚羽化出土的成虫,药剂防治在成虫盛发之前,使用菊酯类药剂、磷酸二氢钾等,进行‘一喷三防’,加大统防统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一棵树村村委会主任张红说。
除病虫害外,冰雹也是当地农作物成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应对极端天气,塔城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24小时待命。冰雹灾害高发时段,人影办会提前进行干预会商,确定发射增雨防雹弹的时间和地点,并立即向各村发布《天气预警》《塔城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简报》,告知各个部门和农户做好防御措施。
8月2日至4日,塔城市自西向东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此,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科学部署、精准指挥,捕捉最佳作业时机开展防雹、增水作业。这次行动及时有效化解了一场农作物灾害的同时,也纾解了农户心头的“乌云”。人影办不仅能够加强抵御各类极端天气的综合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也为全市防灾减灾、农(牧)业生长安全和增产增效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塔城市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新型高效液体肥与智慧农业配套新技术35万亩。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达1000台(套),无人机作业面积420万亩。每年,根据冬小麦成熟度,遵循由南向北的原则,提前筹备农业机械,及时开展抢收工作,避免高温造成籽粒脱落、发芽霉变等损失。
对于优质农产品,塔城市积极扩大“油画塔诚”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建设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申报绿色有机品牌2~3个。支持9家农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今后,我们将继续结合塔城市现状,密切关注农作物生长进程和农户实际面临的困难问题,迎难而上、落实责任,抓好粮食生产,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牢‘国之大者’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持续落实粮食作物种植补贴,保障群众种粮收益的同时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塔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储新震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道忠 实习生 孙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