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天文台於今日(9月8日)下午1時10分改發3號強風信號。渠務署的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已於昨晚(7日)7時20分啟動,現時已派遣60隊緊急應變隊伍處理市民求助個案,重覆巡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因淤塞而容易水浸地點。
截至今日下午2時,渠務署共確認3宗水浸個案,分別位於粉錦公路(近香港哥爾夫球會)、元朗橫州東頭圍、及彩園邨 / 彩蒲苑往粉錦公路行人隧道。經渠務署緊急應變隊伍的努力,及強力排水機械人「小禹系列」及「龍吸水」的協助,所有水浸個案已於1至2小時內完成處理。
渠務署多年來一直採用「防洪三招」,即截流、蓄洪及疏浚,建造了4條共21公里長的雨水排放隧道、5個總容量共250,000立方米的地下蓄洪池,及超過100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這些大型防洪設施在風暴期間發揮重要作用,默默守護着市民,並見證多年來香港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將今次風暴期間發生嚴重水浸的風險大幅減低。
在天氣不穩定的情況下,渠務署會與天文台及路政署緊密聯繫及合作,保持戒備及快速派遣緊急應變隊伍盡快處理水浸個案。渠務署呼籲市民,應時刻保持渠道暢通,切勿放置雜物阻塞排水渠口。當遇到嚴重水浸情況,應盡快撤離。若發現水浸,應立即致電24小時渠務熱線2300 1110。